权威审计机构
400-662-0919
新闻中心
业务范围
   联系我们

刘珍高级客户经理 
移动/微信:15939010818
联系电话:0371-65320818

全国热线:400-662-0919

公司地址:中国·郑州郑东新区金水东路88号楷林IFC金融国际中心B座 

我们的公司
国有企业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
来源: | 作者:pmoddce53 | 发布时间: 2022-06-15 | 65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,是内部审计价值最直接的表现,更是推动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力。本文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果利用,谈几点看法思考。

存在的问题

审计成果质量不高。审计成果质量高低决定审计成果能否有效运用,而审计成果的质量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、公正、胜任能力息息相关。实际管理中,大多数国有企业内审部门平行于其他部门,受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直接领导,独立性大打折扣。同时,内审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会计出身,财务知识丰富,但对经营业务、信息技术、审计专业知识等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知。在查处问题、提出审计整改建议等方面停留在表面,更多的是对个体行为和舞弊差错问题反映,未能从根源上对问题进行针对性、深层次归纳分析,提出审计建议,造成问题履查履犯,审计工作层次未能得到有效提升。

未打通成果运用渠道。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离不开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及对成果的认可。然而,因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涉及重大经济决策或商业机密,审计结果未能公开,审计取证、审计报告、重大问题移交处理只能在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共享,审计成果的影响力及适用面受到限制。同时,部门领导对审计工作有强烈抵触心理,认为审计问题的查处是对其工作业绩的否定,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,常避重就轻、扯皮推诿,而不是防微杜渐、加强风险防控,扩大成果利用。此外,国有企业纪检监察、组织人事等部门协调配合有待加强,未形成监督合力,限制审计成果运用广度及深度。

整改落实不到位。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存在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的现象,把审计工作定位在问题查处,忽略整改监督,导致部分问题选择性整改、逾期未改。同时,未明确审计整改主体责任人,缺乏审计整改问责机制,造成对审计整改重视度不够,整改工作浮于问题表面,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,比如,调账、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等。然而,审计问题常具有综合性,需要多部门联合整改,因重视不够、无部门牵头,导致深层问题被简单处理,未能在体制机制方面优化流程、防控风险,充分发挥内审提质增效的价值。

对策与途径

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。只有保证内审工作不受干扰,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意见、结论、建议的公正、客观及权威性。因此,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,直接受党组织、董事会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。成立审计委员会,加强其对内审工作的管理,定期听取工作汇报。同时,内审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,严守审计“八不准”工作要求,审慎客观。

提高内部审计成果质量。首先,加强内审人才队伍建设,培养精通业务、数据分析、财务审计的人才队伍。加强人才交流,开展业务培训,学习优秀内部审计经验。同时,定期岗位轮换了解不同岗位职责与风险。其次,转变审计观念,内部审计不仅是监督,更是评价与建议。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成效意识,将发现问题与查深查透相统一,将风险防范与保值增值相统一,提高审计建议的可执行性与有效性,确保审计成果更深、更透。

建立内部审计成果交流互享制度。打破信息壁垒,形成成果沟通共享良性机制。通过专题内审交流会或成果交流会,就审计发现问题、典型案例与各部门沟通,加深内审人员与各部门对查处问题认识的深度,促进审计建议优化,有效避免履查履犯造成的资源浪费。同时,联合纪检监察、人事组织部门,构建协同监督大格局,强化信息沟通,扩大资源共享。

落实整改主体责任,完善整改机制。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,明确审计整改时间、整改措施,并建立整改问题台账,对整改进行销号管理。制定责任追究制度,对不予配合的部门及个人,追究相关责任。同时,完善整改跟踪机制,以帮促改,对整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、堵点,及时疏通、理清方向。避免整改措施偏航偏向,定期开展审计回头看,确保审计一点,规范一片。

转自:工程审计